http://diary.blog.yam.com/hifihivi/article/3096354
「黑膠」的風潮能持續多久呢?/關培青
文:關培青
對於走過LP唱片最後一段黃金時期的筆者而言,今日聽到「黑膠」一詞其實是很不習慣的(誰說LP一定是黑的呢?),相信很多資深音響玩家都有同感;或許時至今日「LP」已經變成了一個不雅的名詞,這也可以算是政府的政績之一吧!
但是「黑膠」流行還是有正面的意義存在,因為LP唱片的資源又開始在市場上聚集浮現,這對於手邊還有LP器材正在服役的玩家們來說是好現象。只是當所謂「黑膠」就像是真空管般,在變成音響的一種「品味」與「格調」之下,能有多久的榮景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畢竟投入所謂「黑膠」並非跟著流行買幾張LP唱片就好了,而是需要建構整套的LP唱盤系統。在LP產品淡出高級音響市場主流之後,只有少數的音響廠商持續投入開發生產,因為市場規模不大的情況下,要維持足夠的利潤就只能往金字塔頂端的高能力消費群發展,所以價格居高不下成為LP難以在今日普及的因素之一。雖然也有價格平宜的LP產品引進市場,但是如果在性能上有所妥協,無法盡情發揮LP唱片音質上的優點,那LP就成為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黑膠」流行風潮罷了。
其次LP系統不是買回去擺好接線就可以使用的器材,從架設到調校都需要相當的經驗與耐心,在遇到一些考驗唱頭循軌能力的唱片時,不見得都能通過難關,煩惱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的。同時LP唱片以及唱頭都是「消耗品」,在播放的過程中唱片與唱針都是會磨損的,同時唱頭的阻尼材質會日久變質,造成循跡特性與音質的改變,不論是否更換唱頭,一段時間後重新調校LP系統是絕對必要的。
因此LP唱片與唱頭是否能持續穩定的供貨,也是所謂「黑膠」市場能否能延續下去的因素之一。新的錄音以LP唱片發行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多數的LP系統使用者除了過往收藏的唱片之外,還得靠搜尋二手LP唱片市場做為資源。此外講究音質的玩家所鍾愛的MC「動圈式」唱頭都是手工產製,即使相同的型號,每個唱頭的循跡特性與聲音都不盡相同,這是另一個LP使用者要面對的問題。
不只是LP「盤、臂、頭」的系統組合而已,LP還需要「唱頭」Phono前級,來做RIAA的等化與增益;由於市場的規模不大,擁有RIAA唱頭放大級的器材不但價格偏高,選擇也不多。而且真正高品質的唱頭前級都是過往的產品(筆者未來再做介紹),講究的玩家一樣需要有「門路」才能取得,不見得有錢就買得到。
最後不要忘了,LP淡出市場而被CD取代,並非因為LP的音質不好,而是CD所具備的「便利性」,上述這些在LP玩家心目中的「樂趣」,卻也是LP市場不易普及與延續的致命因素。在新一代的年輕消費者中,有多少人具備「耐心」又有足夠的時間,接受LP重播系統需要「慢工出細活」的過程?殊不見這麼多聽著MP3隨身聽的朋友,有什麼人嫌音質不好的呢?
談了這麼多,筆者不是嫌棄所謂的「黑膠」,而是心中有諸多的「惋惜」。至今筆者的LP系統已經封存將近二十年了,但是器材與收藏的唱片筆者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還不斷期待能夠重新架起LP系統的那一天來臨。在老玩家的心中,LP的魅力不只有這些「麻煩的樂趣」,還有無可取代的「類比之美」;雖然LP系統既非「理想」更非「完美」,但是在我們不可能取得盤式母帶(OpenReel,又有多少人知道是什麼呢?)的情況下,LP系統就是我們所能取得的最佳類比訊源了。
類比的意義何在我們未來再談。但是以現在網路下載與MP3隨身聽全面普及的潮流下,會不會多年以後的某一天,我們也會為了CD舉辦所謂「圓盤/光碟文藝復興」之類的活動呢(誰知道那時候CD會不會是一個不雅的字眼)?到那時候LP唱片,也就是現在所謂的「黑膠」又何在?那就要看現在「黑膠」的流行,會不會是一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風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