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了M-Audio Audiophile USB
發表於 : 週日 8月 22, 2004 9:09 pm
和各位版友分享一下修改M-Audio Audiophile USB的心得:
前一陣子向UPS兄(希望沒記錯)買了M-Audio的Audiophile USB外接音效卡
中文資料:
http://www.maudio.com.tw/pro_produc...iophile_USB.htm
http://www.maudio.com.tw/pro_produc...ils/details.htm
英文資料:
http://www.m-audio.com/products/en_...leUSB-main.html
http://www.m-audio.com/products/en_...eUSB-focus.html
日文資料(技術資料較充足):
http://www.m-audio.co.jp/products/A...ophile-USB.html
簡單的說,Audiophile USB是該公司知名2496音效卡的USB改良外接版,上面的接頭(包括RCA蓮花座與耳機插座)都是正統的作法,電源也是外接式(9V AC),並非透過USB供電。
個人的接法是IBM PC (2.0 GHz)->Monster Cable USB線->Audiophile USB->van den Hul The First->Sudgen Headmaster->van den Hul D-102 MKIII->Genelec 1029a。
原本聲音就很不錯,但拆開一看,發現製作雖然基本上相當精良,但還是不無改善空間。因此週一和唐竹商量後,以中性音色為主要考量,進行了下面的mod:
1. Surface-mount元件修改太麻煩,而且JRC的OP等基本上還有相當品質,因此決定不動。
2. 基於個人只把它當作DAC用,因此決定把主音量控制拿掉(耳機音量不動),直接用0.8mm的Cardas單蕊裸線(非李茲線)跳接線路板。
3. 因為個人計畫只使用三個接頭 - 左右聲道與數位RCA輸出,因此把這三個接頭換成Mogami鍍金面板裝型(原為廉價的線路板固定型),實際空間也裝不下別種高級RCA座;線材也用0.8mm的Cardas單蕊裸線。
4. 線路板上的電容為非知名品牌,因此循國外改裝M-Audio產品(主要是Transit)慣例,將電源與使用線路上的電容均換成Black Gate,以基本系列為主,只有該系列無適當數值和希望加大容量濾波的部分才改用較高級系列。最後加大的濾波電容差一點裝不下。
5.外接變壓器出到Audiophile USB機箱的電線實在超細,因此換成Mogami W3173,這是Mogami的AES/EBU專業數位訊號線,在粗細、柔軟度、與防止電磁干擾方面應該都很適合本用途。
6.銲錫使用Multi-core牌。
實際改裝由馬師傅操刀,並由唐竹老闆拍照留念。
使用數天後(應該尚未完全break-in),個人覺得和未改前相比,最大的差異是以前常覺得覺得「聲音真好,細節好多」,現在反而沒有這種感覺 - 但不是細節少了,只是成為整個音樂/聲音的一部份,沒有刻意凸顯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更有音樂性。另一點是音樂/聲音的背景很明顯地變的更「黑」。
就改裝成本5,000餘元而言,個人覺得這種「使得'電腦聲音'可昇級到'Home音響級'的聲音」的改善(套句唐竹網站上的話)是頗為值得的。
不知break-in兩百小時後聲音還會改善到什麼程度...
P.S.現在回想起來,0.8mm的單芯線可能還是會受集膚效應(skin effect)影響,過一陣子再改成0.6mm的。
Alan Hsu
前一陣子向UPS兄(希望沒記錯)買了M-Audio的Audiophile USB外接音效卡
中文資料:
http://www.maudio.com.tw/pro_produc...iophile_USB.htm
http://www.maudio.com.tw/pro_produc...ils/details.htm
英文資料:
http://www.m-audio.com/products/en_...leUSB-main.html
http://www.m-audio.com/products/en_...eUSB-focus.html
日文資料(技術資料較充足):
http://www.m-audio.co.jp/products/A...ophile-USB.html
簡單的說,Audiophile USB是該公司知名2496音效卡的USB改良外接版,上面的接頭(包括RCA蓮花座與耳機插座)都是正統的作法,電源也是外接式(9V AC),並非透過USB供電。
個人的接法是IBM PC (2.0 GHz)->Monster Cable USB線->Audiophile USB->van den Hul The First->Sudgen Headmaster->van den Hul D-102 MKIII->Genelec 1029a。
原本聲音就很不錯,但拆開一看,發現製作雖然基本上相當精良,但還是不無改善空間。因此週一和唐竹商量後,以中性音色為主要考量,進行了下面的mod:
1. Surface-mount元件修改太麻煩,而且JRC的OP等基本上還有相當品質,因此決定不動。
2. 基於個人只把它當作DAC用,因此決定把主音量控制拿掉(耳機音量不動),直接用0.8mm的Cardas單蕊裸線(非李茲線)跳接線路板。
3. 因為個人計畫只使用三個接頭 - 左右聲道與數位RCA輸出,因此把這三個接頭換成Mogami鍍金面板裝型(原為廉價的線路板固定型),實際空間也裝不下別種高級RCA座;線材也用0.8mm的Cardas單蕊裸線。
4. 線路板上的電容為非知名品牌,因此循國外改裝M-Audio產品(主要是Transit)慣例,將電源與使用線路上的電容均換成Black Gate,以基本系列為主,只有該系列無適當數值和希望加大容量濾波的部分才改用較高級系列。最後加大的濾波電容差一點裝不下。
5.外接變壓器出到Audiophile USB機箱的電線實在超細,因此換成Mogami W3173,這是Mogami的AES/EBU專業數位訊號線,在粗細、柔軟度、與防止電磁干擾方面應該都很適合本用途。
6.銲錫使用Multi-core牌。
實際改裝由馬師傅操刀,並由唐竹老闆拍照留念。
使用數天後(應該尚未完全break-in),個人覺得和未改前相比,最大的差異是以前常覺得覺得「聲音真好,細節好多」,現在反而沒有這種感覺 - 但不是細節少了,只是成為整個音樂/聲音的一部份,沒有刻意凸顯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更有音樂性。另一點是音樂/聲音的背景很明顯地變的更「黑」。
就改裝成本5,000餘元而言,個人覺得這種「使得'電腦聲音'可昇級到'Home音響級'的聲音」的改善(套句唐竹網站上的話)是頗為值得的。
不知break-in兩百小時後聲音還會改善到什麼程度...
P.S.現在回想起來,0.8mm的單芯線可能還是會受集膚效應(skin effect)影響,過一陣子再改成0.6mm的。
Alan 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