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o SR125 RUN 後心得
發表於 : 週一 2月 09, 2004 9:48 pm
之前再品嘉買時 覺得超好聽的
不過是 RUN過的SR125
很開心 買回去聽....
咦~~~怎麼這麼普通 乾乾僵僵的
不過之後照某個網站上的RUN IN 教學 RUN 一遍後
呼~~~ 音色果然讚!!
不過....還是在品嘉聽的好聽......(難道是那台好聽的CD訊元...!?)
總之......
sr125 已經正式成為我的好耳機啦
挖哈哈阿~~~
轉錄 那篇 RUN IN 文章
煲機的話題由來已久,眾說紛紜,各有其論。老犬首次出貼怎麼就來了這麼個題目,實有「陳谷子爛糠」之嫌,不過「舊瓶裝新酒」古今有之。諸位不妨小酌三杯,品品其中別樣滋味。
大凡有車族都有新車磨合的經歷,何為磨合?音響行話——「煲」也。汽車的磨合可是有嚴格規定的,引擎要空轉多少個小時,一檔、二檔、三檔……要行走多少公里等等不一而足。為了限制新車的出力有的還安裝了限速器,限制進入汽缸的燃氣量,讓你想快都快不了,只能在磨合完之後,才允許折除。當你磨合結束更換機油時,你才發現,好傢伙!原來這油中竟有這許多殘兵游勇、金屬碎屑,足足嚇你一個大跳。
車子磨合的好壞對今後的出力和壽命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凡有經驗者都會延長這個磨合期限。鋼筋鐵骨的傢伙開始竟要這般伺候,想想我們的音響器材,尤其是我們那麼嬌貴的耳機應該怎樣去煲?
煲耳機主要是煲耳機的振膜,就目前而言,靜電耳機振膜的厚度已薄到1·35微米,動圈耳機的振膜也只有幾微米到十幾微米(我們頭髮的直徑大約是60∼90微米)。振膜本身在製造過程中就存在內部應力,在粘結音圈和固定在骨架上時又產生了裝配應力,我們所說的煲耳機就是使這些應力逐步消失,使振膜逐步順化發出好聲的過程。
我常看到一些Hi-Fi大師們的器材試聽報告,水平高低且不評論,只是那開頭大多是先把器材開足馬力猛煲它三天三夜,讓它受盡皮肉之苦,自以為進入佳境,而後才是如何如何好聲好聲評論一番。天長日久煲機之法由此而生,效仿者不計其數。如此煲法就不怕損傷器材,落下隱患,好聲不長!
我以為音響器材雖不是工程機械、鐵車鋼馬,但也有相通之處。好事需多磨,慢煲出好聲!煲機還是分為舒筋、通絡、習武、打擂、出道五步為好。以耳機為例:
1、 舒筋——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100∼1500Hz/5s掃頻信號更好);
2、 通絡——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50∼1800Hz/3s掃頻信號更好);
3、 習武——使用正常聽音強度驅動耳機72小時(用20∼20000Hz/2s掃頻信號更好);
4、 打擂——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驅動耳機24小時(用18∼2200Hz/1s掃頻信號更好);
5、 出道——進入正常使用階段。
我想這種煲機方法最少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瞭解煲機各階段音質變化的規律,理解煲機的作用,積累經驗;第二可提高器材性能,不留隱患延長器材壽命。
寫到這不禁想起電影《尼羅河慘案》中大偵探波洛的一句話「幹事悠著點!」。
掃頻軟體
Test Tone Generator
不過是 RUN過的SR125
很開心 買回去聽....
咦~~~怎麼這麼普通 乾乾僵僵的
不過之後照某個網站上的RUN IN 教學 RUN 一遍後
呼~~~ 音色果然讚!!
不過....還是在品嘉聽的好聽......(難道是那台好聽的CD訊元...!?)
總之......
sr125 已經正式成為我的好耳機啦
挖哈哈阿~~~
轉錄 那篇 RUN IN 文章
煲機的話題由來已久,眾說紛紜,各有其論。老犬首次出貼怎麼就來了這麼個題目,實有「陳谷子爛糠」之嫌,不過「舊瓶裝新酒」古今有之。諸位不妨小酌三杯,品品其中別樣滋味。
大凡有車族都有新車磨合的經歷,何為磨合?音響行話——「煲」也。汽車的磨合可是有嚴格規定的,引擎要空轉多少個小時,一檔、二檔、三檔……要行走多少公里等等不一而足。為了限制新車的出力有的還安裝了限速器,限制進入汽缸的燃氣量,讓你想快都快不了,只能在磨合完之後,才允許折除。當你磨合結束更換機油時,你才發現,好傢伙!原來這油中竟有這許多殘兵游勇、金屬碎屑,足足嚇你一個大跳。
車子磨合的好壞對今後的出力和壽命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凡有經驗者都會延長這個磨合期限。鋼筋鐵骨的傢伙開始竟要這般伺候,想想我們的音響器材,尤其是我們那麼嬌貴的耳機應該怎樣去煲?
煲耳機主要是煲耳機的振膜,就目前而言,靜電耳機振膜的厚度已薄到1·35微米,動圈耳機的振膜也只有幾微米到十幾微米(我們頭髮的直徑大約是60∼90微米)。振膜本身在製造過程中就存在內部應力,在粘結音圈和固定在骨架上時又產生了裝配應力,我們所說的煲耳機就是使這些應力逐步消失,使振膜逐步順化發出好聲的過程。
我常看到一些Hi-Fi大師們的器材試聽報告,水平高低且不評論,只是那開頭大多是先把器材開足馬力猛煲它三天三夜,讓它受盡皮肉之苦,自以為進入佳境,而後才是如何如何好聲好聲評論一番。天長日久煲機之法由此而生,效仿者不計其數。如此煲法就不怕損傷器材,落下隱患,好聲不長!
我以為音響器材雖不是工程機械、鐵車鋼馬,但也有相通之處。好事需多磨,慢煲出好聲!煲機還是分為舒筋、通絡、習武、打擂、出道五步為好。以耳機為例:
1、 舒筋——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一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100∼1500Hz/5s掃頻信號更好);
2、 通絡——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二的音量驅動耳機12小時(用50∼1800Hz/3s掃頻信號更好);
3、 習武——使用正常聽音強度驅動耳機72小時(用20∼20000Hz/2s掃頻信號更好);
4、 打擂——使用正常聽音強度三分之四的音量驅動耳機24小時(用18∼2200Hz/1s掃頻信號更好);
5、 出道——進入正常使用階段。
我想這種煲機方法最少有兩大好處,第一可以瞭解煲機各階段音質變化的規律,理解煲機的作用,積累經驗;第二可提高器材性能,不留隱患延長器材壽命。
寫到這不禁想起電影《尼羅河慘案》中大偵探波洛的一句話「幹事悠著點!」。
掃頻軟體
Test Tone Gen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