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SONE PROline2500 初入心得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7, 2007 4:24 pm
趁著新年特價, 我的Ultrasone Proline2500終於入手了.
自買了第一支U家的iCans, 到現在才約半年, 我就一步到位, 晉昇到旗鑑. 不過也還好, 因為現在的價錢應該是很OK的了.
在敗入2500前, 我一直在版上打聽耳擴搭配的問題, 得到的訊息是一個字----難. 這點我也深深體會, 因為我花了不少時間去聽過. NX-02是為此款量身製作, 但我現在還不想花那個錢, 其他的還未找到聽對味的, 目前打算先以去年暑假託人買回的DIY USB DAC + 耳擴頂著用(其實推力也還不小, DA Chip : PCM2704, Amp Chip: TPA0211, 可接成BTL, 以2W推喇叭 ), 在適當的時機(就是有預算的時候啦), 如果有合適的對象, 再來考慮耳擴的事.
那個USB DAC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 原本是電池供電的, 我已改為吃USB電源, 感覺上也沒有什麼衰聲的現象. (聽不出不同, 應該是好事. 省了買電池的不便與費用.)
接好後, 首先當然是要run機囉. 版上大大們都說U家機是挺難run的, 要run好久好久. 要達到耳機的巔峰狀態, 要有耐心, 要誠心期待, 要振膜與耳膜一起慢慢熟成. 不過剛剛入手, 總免不了好奇, 先把熟悉的幾張CD聽了一遍, 有點興奮, 當然也有一些小心得, 就在此野人獻曝一番. 如果有貽笑大方之處, 就請看倌們海涵了.
一. 人聲: (飛碟/蔡琴/ 太陽出來了) 這張是前一陣子整理CD時翻出來的, 應該很少人有吧. 人聲雖然略微單薄. 但仍然呈現了應有的韻味. 有一點點的距離感, 不是很沖, 不是直接趴在你耳朵上唱歌.(這是所謂的S-Logic嗎?) 不過, 樂器的表現很好, 尤其是演奏的力道.
二. 動態: (Telarc/亞特蘭大交響合唱/ 布蘭詩歌 ) 四個字--- 驚魂動魄
三. 空間堂音: (Delos/史塔克/ 帕格尼尼變奏 ) 琴腔的共鳴, 錄音廳堂的空間展現.
四. 音場: (Cisco/馬斯奈/ 領袖) 芭蕾舞曲在歡愉的氣紛中呈現分明的層次, 與深不可測的音場.
五. 低音: (Cisco/Gary Karr/Adagio d’Albinoi) Double Bass牛筋張力的低頻Q度與量感.
六. 聲音定位 與樂器分離: (Telarc/辛辛那提交響/1812序曲) 拿破倫兵荒馬亂, 樂器表現可是有條不紊. 和平鐘聲齊鳴,卻歷歷而不混. 那加農炮的巨響可能就要再靠夠力的耳擴來提昇了.
總結: 這是一隻全音域平衡, 極為中性的耳機, 既不單薄, 也不厚聲, 不是頂犀利, 但也算細節清晰. 低頻沉穩, 中頻平實不突出, 高頻延伸感覺尚有未足, 可能有待run機後的改進.
如果要講這隻耳機的特點, 應該有:
監聽取向, 但Hi-Fi聆聽表現也不差.
音場大具空間感.
久聽不累. (我喜歡以稍大一點的音量聆聽, 連續聽兩個小時, 不覺得有什麼壓力或不適.)
等有了適當的耳擴, 或run機告一階段, 再來跟各位報告.
P.S. 趁這次購買, 也順便聽了PROline750. 以小弟木耳感覺, 和2500無多大的差別, 只是2500空間感較佳, 而750以密閉式耳機而言, 層次的表現, 寬闊的音場, 以及沒有壓力的聽感, 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買了第一支U家的iCans, 到現在才約半年, 我就一步到位, 晉昇到旗鑑. 不過也還好, 因為現在的價錢應該是很OK的了.
在敗入2500前, 我一直在版上打聽耳擴搭配的問題, 得到的訊息是一個字----難. 這點我也深深體會, 因為我花了不少時間去聽過. NX-02是為此款量身製作, 但我現在還不想花那個錢, 其他的還未找到聽對味的, 目前打算先以去年暑假託人買回的DIY USB DAC + 耳擴頂著用(其實推力也還不小, DA Chip : PCM2704, Amp Chip: TPA0211, 可接成BTL, 以2W推喇叭 ), 在適當的時機(就是有預算的時候啦), 如果有合適的對象, 再來考慮耳擴的事.
那個USB DAC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 原本是電池供電的, 我已改為吃USB電源, 感覺上也沒有什麼衰聲的現象. (聽不出不同, 應該是好事. 省了買電池的不便與費用.)
接好後, 首先當然是要run機囉. 版上大大們都說U家機是挺難run的, 要run好久好久. 要達到耳機的巔峰狀態, 要有耐心, 要誠心期待, 要振膜與耳膜一起慢慢熟成. 不過剛剛入手, 總免不了好奇, 先把熟悉的幾張CD聽了一遍, 有點興奮, 當然也有一些小心得, 就在此野人獻曝一番. 如果有貽笑大方之處, 就請看倌們海涵了.
一. 人聲: (飛碟/蔡琴/ 太陽出來了) 這張是前一陣子整理CD時翻出來的, 應該很少人有吧. 人聲雖然略微單薄. 但仍然呈現了應有的韻味. 有一點點的距離感, 不是很沖, 不是直接趴在你耳朵上唱歌.(這是所謂的S-Logic嗎?) 不過, 樂器的表現很好, 尤其是演奏的力道.
二. 動態: (Telarc/亞特蘭大交響合唱/ 布蘭詩歌 ) 四個字--- 驚魂動魄
三. 空間堂音: (Delos/史塔克/ 帕格尼尼變奏 ) 琴腔的共鳴, 錄音廳堂的空間展現.
四. 音場: (Cisco/馬斯奈/ 領袖) 芭蕾舞曲在歡愉的氣紛中呈現分明的層次, 與深不可測的音場.
五. 低音: (Cisco/Gary Karr/Adagio d’Albinoi) Double Bass牛筋張力的低頻Q度與量感.
六. 聲音定位 與樂器分離: (Telarc/辛辛那提交響/1812序曲) 拿破倫兵荒馬亂, 樂器表現可是有條不紊. 和平鐘聲齊鳴,卻歷歷而不混. 那加農炮的巨響可能就要再靠夠力的耳擴來提昇了.
總結: 這是一隻全音域平衡, 極為中性的耳機, 既不單薄, 也不厚聲, 不是頂犀利, 但也算細節清晰. 低頻沉穩, 中頻平實不突出, 高頻延伸感覺尚有未足, 可能有待run機後的改進.
如果要講這隻耳機的特點, 應該有:
監聽取向, 但Hi-Fi聆聽表現也不差.
音場大具空間感.
久聽不累. (我喜歡以稍大一點的音量聆聽, 連續聽兩個小時, 不覺得有什麼壓力或不適.)
等有了適當的耳擴, 或run機告一階段, 再來跟各位報告.
P.S. 趁這次購買, 也順便聽了PROline750. 以小弟木耳感覺, 和2500無多大的差別, 只是2500空間感較佳, 而750以密閉式耳機而言, 層次的表現, 寬闊的音場, 以及沒有壓力的聽感, 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