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David Lin兄會跟廠商討論材料成本
我則會找一個我很喜歡的美術設計
談談機殼的想法(坐劇場十多年接觸過2,30個設計師,這個是我特別喜歡的)
另外,目前有些新想法也跟大家聊聊。在說出想法之前,先跟大家聊聊一些思考的條件。
前提一:基本上這個線路的可塑空間很大,前管後晶A類單端加上直流伺服器的OTL/OCL輸出,其必v可適用範圍很大,端視最後的電晶體你能操到幾瓦。於是從耳機需要的零點幾瓦,甚至到推喇叭的20-50瓦都有可能,但是周遭元件與工作線性則必須個別調整最適化,到底是兩種不同的需求,不可能做一個20瓦又能推耳機正確工作的東西,精神上的HI-END我覺得是必要的。
前提二:我認為台灣的音響工業的活路是走向「高附加價值」的路線,而不再是價廉物美的路線,前者如加拿大的一些發燒音響廠,近十年來都在世界闖出了名號。後者則是大陸正在走的路線,看到雅瑟賣大陸的管機就知道,物美價廉不是台灣的長處了。
前提三:但是每個階層、個人的經濟能力有差別,想要的器材弁鄐]有不同。我絕對不相信享受好聲一定要花大錢,也不相信有一台機器能夠讓所有人都心滿意足。高附加價值路線要走,東西質感要好,也要在合理的價錢範圍之內,以及不同弁鉬P市場對象的區別。
所以
目前這個線路「可能」(還要看實際狀況決定)會用這種區隔方式誕生。
A、純耳機驅動器
零點幾瓦,可驅動兩支耳機,質感與用料發燒,上萬,電源分離裝箱兩件式,目標:HI-END音質,阻抗自動匹配,強大驅動力。
B、桌上型耳機喇叭兩用驅動器
3瓦,可驅動兩支耳機,質感與用料實在,萬元以下,電源分離裝箱兩件式,目標:一流音質,阻抗自動匹配,耳機強大驅動力,近場推動一般喇叭好聽並能得到足夠音壓與動態表現。
C、純喇叭用擴大機
20-50瓦,質感與用料發燒,上萬,一件式,目標:HI-END音質,強大驅動力。此線路耳機相差上百歐姆能搞定,作為擴大機將目標定為喇叭就算會掉到2歐姆也沒問題。
而考慮到價錢,我想除了成品機也要能提供套件版,才能讓一些人在最低成本的情況下獲得。
總之,這是目前的思考方向,David Lin兄自己也對這個線路的可能性頗為好奇,近期會裝一個20瓦的擴大機版本出來,拿來推喇叭,看看表現如何。
————————
侏儒的眼球裡藏著一個9尺的巨人•我在浴缸裡游了來回9趟自由式-極小空間•極大自由•台灣渥克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