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ou85 寫:聽不出好處 那不好處呢?
不好處也沒有
小弟這裡Jazz電台的標語是 Passion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如果用這三個標準去檢驗
可能只有performance稱的上夠水準
1957年Arrau有參加London的貝多芬音樂節
除了現場表演的閃失外
在Passion Perspective兩個向度都比後來與Colin Davis的合作要好
版主: devilhades
fhou85 寫:聽不出好處 那不好處呢?
klem 寫:
不好處也沒有
小弟這裡Jazz電台的標語是 Passion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如果用這三個標準去檢驗
可能只有performance稱的上夠水準
fhou85 寫:klem 寫:
不好處也沒有
小弟這裡Jazz電台的標語是 Passion Performance Perspective
如果用這三個標準去檢驗
可能只有performance稱的上夠水準
說得也是。
連 Michelangeli 的好幾個錄音裡 好像也是早年的
(也就是音質差的:D )被認為比較精彩些 (more
passionate) 。
不過我認為這三個標準中 perspective 可能反而是
最無法客觀衡量的ㄧ項-- 因為這個詞在音樂演出裡代
表的意思是什麼呢? 好像沒有一定耶。
Myway 寫:alpha這張如F兄所說, 採用了當年首演時的小編製, 聽起來簡直就像今日的室內樂. 不像其他版本的皇帝般霸氣縱橫, 鏗鏘有聲, 大開大合, 卻有綿密溫暖的情感跟輕鬆的對話, 大大改變了我對此曲, 乃至於對Beethoven的觀感.
作曲者創作當時是以當時的樂器為工具, 不知道他地下有知現在的皇帝如此, 是會得意自己的先見之名, 驚訝於後世音響性的發展, 或者是破口大罵自己的樂思被扭曲 ?
事情沒有絕對對錯, 一點感想, 就當趣味吧...
所以接下來想問個可能更誇張的....
貝九當初首演的編製又是如何 ? 有沒有參考版本 ?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