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E 寫:感謝各位大大們的建議,果然還是要讓男友自己多多試聽會比較好,畢竟要聽的人是他,如果我只挑自己喜歡的耳機的話,那就沒太大意義了。等考完試後再找時間陪他去耳機店晃晃,再打探一下他喜歡的耳機和型號等等,確定後我會在自己偷跑去買來送他。。
另外各位大大提供的資料我都已經看完了,但是還是看不明白(顆顆顆),抱歉小妹對這塊難以理解,我想表達的是市面上主打平衡耳機,何謂真的平衡耳機,兩邊的聲音是真正的獨立,他的原理是來自甚麼?跟一般的耳機有甚麼差異性(或可比較IM系列)。
另外Shure的耳機是平衡電樞耳機,那ATH IM系列部也是平衡電樞耳機嗎(他的DM我記得是這樣寫)?
而Eddy大說。IM70是動圈耳機、se535是平衡電樞。
那店員跟我講的為什是對的問店員說差別在哪?他說平衡式耳機是真的兩邊系統與線路獨立,平衡電樞並沒有獨立。(為何會成立這個說法)
實在是很霧剎剎(請各位大大多耐心教我一下!!)3Q~~
以下是我撰寫的長篇
「耳機知識」部分內文,目前還未完成,當初的原稿已刊載在去年耳機盛會 HM2013 場刊中:
動圈式(Moving Coil),又稱為電動式,原理類似於電動式揚聲器,處於永磁場中的纏繞的圓柱體狀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訊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一般而言,動圈式的振膜邊緣直接固定在驅動單元的框架上,振膜具有褶皺,振動的力完全由振膜本身材質的伸展、收縮與皺褶的變形來提供,所以動圈式驅動單元的振膜材質選擇和形狀,對於單元最終的發聲品質影響甚鉅。
平衡電樞式(Balance Armature),又稱為動鐵式,利用了電磁鐵產生交變磁場,振動部分是一個鐵片懸浮在電磁鐵前方,訊號經過電磁鐵的時候會使電磁鐵磁場變化,從而使鐵片振動發聲。
目前新型態的平衡電樞單元改用振膜發聲,而非以往所使用的鐵片,早期平衡電樞普遍「冷硬」的聽感已不復可見。
總地來說,動圈、平衡電樞(對岸一般稱呼為動鐵)都是一種發聲結構,和所謂的「平衡」並沒有關係。
相對於單端,平衡的優勢是:1. 平衡耳機的左右聲道分離,並且有單獨的接地端,可抵消 1/2 雜訊,因此背景更寧靜,錄音時的「黑位」更清楚。
2. 平衡耳擴的推力 x 2,驅動力更有餘裕。
3. 長距離傳輸失真低(耳機系統差異較小)。
4. 平衡耳擴更省電(相對容易達到驅動耳機所需的功率),尤其是隨身供電的機種,這項優勢會更明顯。
相對於單端,平衡的劣勢是 : 1. 平衡耳擴需要雙倍的元件,單一聲道一個驅動電路,因此左右聲道則有兩個,等於提高了元件的配對難度,成本亦是兩倍。
2. 由於 XLR 長距離傳輸的失真低,雜訊也低,因此廣泛用於錄音室,但短距離的效果未必優異,關鍵在於耳擴的設計,有些設計良好的耳擴,即便是單端輸出,也能有好聲音,反之亦同。
再補充一點,聽過不少平衡耳擴,我的結論是 :
「未必平衡輸出就一定優於單端,關鍵看設計者如何設計。」市面上不乏推力充沛、素質極高的單端耳擴,普通水準的平衡擴卻不在少數,而且不是所有耳機都能夠改平衡,單邊出線的耳機除非硬改,從右側的外殼挖洞,重新焊上平衡線材,不僅僅是接頭變更而已,線材也必須是四芯線(利用線材隔離層接地)、六芯線,否則是無法享受到平衡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