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喔不,應該說是昨天的線聚,讓我想起的器材的搭配性問題。器材的搭配走向,攸關的不只是聲音好到什麼程度,還關係著我們的荷包。
在友站看到一個朋友說的話相當有意思,一分錢一分貨,有。三分錢一分貨,很多。但是一分錢三分貨是不可能的事。也釦畯抪|歸咎於代理商的定價策略或是揣測音響界的可能種種,每個人都想要花最少的代價得到最高的享受,但是到最後,演變成了為便宜而便宜,卻可能不小心掉近了三分錢一分貨的陷阱,那就很得不償失。
有些自己DIY搭配音響的人,在某些時候會因為某些特別主觀的喜好而否定其他器材的搭配,尤其當有人需要建議的時候,以自己的主觀去否定它人的推薦,往往會失去客觀的理性,忽略掉其他的客觀因素,如預算和價格。
有人會懷疑,好好的我們為什麼特別要DIY線材?一來是因為這樣可以比較便宜,可以負擔的了,二來線材的品質多少也會影響整體的音質,KOKA和6N線差多少?差在哪裡?多少人會去Care呢?也陷N是因為有人願意嘗試,才能得到答案。
講到這,也釵酗ㄓ硊s入門的朋友會覺得太深入了,而且每個人財力都有限制,而好之上還有更好的,就像是無底洞一樣。以預算來決定自己可以選擇的搭配,才能作出合理而划算的抉擇,Right
今天有個朋友到音悅詢問床頭音響,我因為早到而在場,其實不可否認的,大多數人選購音響器材時,都只是想要買來聽而已,不會要求多高,我有個疑問是,如果你喜歡某個歌手或某個類型的音樂時,會希望它們透過音響出來的聲音變差、變得不好嗎?孫燕姿唱「超快感」像沒吃飽飯一樣?或是小提琴聽起來像大提琴?如果不能夠釐清自己想要的,那麼所謂音響的搭配性,也只是枉然。
最後,我重新思考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站上的耳機討論大多數都已經算是相當的Hi-End了,會不會也忽略了很多人需要的只是一個符合預算、價格較低的合理選擇呢?
--
專心潛水,少一點聒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