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05 : 介面平實但基礎素質良好的maker作品前言首先, 感謝黑白工房的村雨唯借與本人BW-05以及DLNA模組以供本人測試
也在此向黑白工房致上歉意,因為私事繁忙導致花了過久的時間來完成這篇評測
在這裡必須聲明的是, 本次評策本人azureimf並沒有收受黑白工房給予的任何形式報酬
借測的機器也在本篇文章完成後, 盡速寄還黑白工房
黑白工房是台灣耳機界玩家耳熟能詳的工作室,
其製作的隨身耳擴在愛好者間有著極高的評價, 即使沒有在通路公開鋪貨下仍屢創銷售佳績
第一次聽到黑白工房的耳擴作品是在2013年的鐵趴上網友拿來給我聽希望我能給意見
當下短暫的試聽下並沒有留下強烈的印象, 一直到事隔多年後的現在
才能有時間好好評測該工房第五代耳擴, 也就是本次評測的BW-05-USB-DAC
BW-05是一個可攜式的USB一體機
主DAC採用旭化成AK4399晶片
(晶片規格上支援192KHz/32bit以及DSD 2.8MHz輸入與三種可選的內建數位濾波器)
BW-05類比擴大電路上則使用A級動作的OPAMP驅動, 可提供30mW/32ohm的推力
輸入介面上則提供USB 48/44KHz 16bit輸入, 以及光纖TOSLINK下最高96KHz/24bit輸入
BW-05提供6.3mm耳機輸出, 3.5mm Lineout以及作為純擴使用的Line In(感謝製作者村羽唯提醒告知)本機另一特點在於附帶了一個DLNA無線播放模組, 同時支援AirPlay以及DLNA Control Point規格
也就是持手機可以透過無線網路直接點播手機內歌曲並由BW-05播放
有關於技術規格的碎念其實我一開始對於BW-05是抱持著懷疑態度的
主要在於該機於USB接收器上採用德儀的低價晶片PCM2704
導致USB輸入下僅能支援48KHz/16bit以及44KHz/16bit, 限制了主DAC晶片旭化成AK4399的實力發揮
於光纖輸入模式下, 則透過CS8414支援的Hi-Res入門標準的96KHz/24Bit
簡單查詢了CS8414的Datasheet後, 確認其無法提供非同步處理功能
CS8414無Buffer與外部獨立Clock輸入, 僅靠PLL鎖定光纖訊號本身的CLOCK並倍頻後輸出給DAC
在此前提下外部光纖輸入訊號的品質就顯得重要, 也直接關係到Jitter的表現
CS8414 Datasheethttp://www.lampizator.eu/lampizator/TRA ... ceiver.pdf在實際的測試上, BW-05的USB輸入確實會減損聽感上的解析度與分離度
與光纖輸入/DLNA輸入相比之下有明顯可分辨的差異
考量到DLNA播放的時間差以及無法支援影片播放等問題
若接電腦當作DAC使用
則建議透過具有ASIO功能的DDC轉換為光纖訊號後再經由BW-05播放
---
關於DLNA模組本機附帶的DLNA模組其運作模式為自我形成一個Wifi區域網路
而非作為Client加入家庭內已經建置的無線網路
數位訊號經由DLNA模組的紅光LED以S/PDIF格式輸出
由於該紅光LED夠亮夠大顆. 所以即使沒有做成方形的光纖接口也能被接收端認識
DLNA模組的主要缺點在於強制使用者連結封閉區域網路
由於一般智慧型手機皆有Wifi網路優先的性質, 代表在放歌的當下無法同時瀏覽網路
但若是經由Windows播放, 則可透過優先網路的設定來避開此問題(但若如Notebook主要以無線網路上網, 同樣也會造成不便)
題外話, 會做這樣的取捨並不是BW-05的設計問題
而是DLNA協定當初並沒有考量到同時會有Client/Server/Controller以及家用外出的多種使用情境排列組合
導致在使用的直覺度, 穩定性與便利性上往往還不如藍芽A2DP(APT-X, AAC Codec)來的方便
在DLNA的使用測試上, 我個人的使用環境中遇到了若干順斷的問題
無論是手機(Au Xperia Z3 SOL26 + BubblePnP播放軟體), 或是Notebook(ASUS Taichi21 + Foobar2000)上皆發生此問題
發生頻率為約一分鐘一次, 但也有曲目從頭到尾都沒有發生. 在flac等無損檔案播放上似乎比mp3, aac更常發生
在與黑白工房的往來信件中有告知, 使用Mediawalker App播放則不會出現瞬斷問題. 經本人測試也確實如此
但因為Mediawalker的操作上較不符合我個人的使用習慣(電腦/NB/手機/音樂資料庫整理)
且顧及到BW-05的USB無法展現出完整的音響性能素質
故對於音質的主要測試全部基於以DDC(Sound Blaster Premium HD/Fostex HP-A8)轉換為光纖訊號傳送至BW-05播放
且不經過Resampler等升頻處理
談談價格與市場定位BW-05的實售價為2萬台幣, 在這個價位帶中有許多強勁的對手
例如同樣使用AKM4399的舊版FOSTEX HP-A8
以及音響性能極好, 犀利透明的Pioneer U-05
TEAC的UD-501雖然以DAC為主但也落在近似的價位帶
而這次作為主要對比機的TEAC UD-301
在日本新品的實售價為3萬日圓可以說是BW-05的一半
當然, 把小量生產獨立設計的maker商品比擬AV大廠是不公平的
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 同樣一筆預算理當追求價位帶中最好的音質表現
只要音質好調音加, 在耳機燒友間必然會能得到優秀的評價
音質總評BW-05在光纖輸入的前提下
擁有著價位帶合格基準以上的音響性能
以及溫暖溫瑞的調音, 適合純人聲以及大多數的亞洲流行/動漫音樂整體評價 ★★★★☆ 91
耳擴基礎素質良好, DAC介面平實USB輸入音響性無法發揮
解析度 ★★★★☆ 88
以隨身一體機視之音響性能良好, 但與同價位座機相比則不足
分離度 ★★★★☆ 85
因染色程度較強故分離度有若干減損, 與他廠染色擴的程度相當
氣勢感 ★★★★☆ 83
聲音厚實, 雖不致犀利但仍帶有一定的衝擊氣勢. 能營造出一定中低頻與極低頻音場氣勢
纖細感 ★★★★ 80
纖細感A為普通, 但有著A類耳擴特有著溫潤緻密音調
人聲韻味 ★★★★☆ 90
人聲距離略近, 暖聲略為厚重帶有中程度染色韻味
音場營造 ★★★★ 80
音場大小為中偏小, 立體定位較不明確較適合人聲為主曲目
耳擴素質 ★★★★☆ 90
中頻略暖具有相當的厚度與綿密感, 有A類擴大的一貫特色
低阻耳罩 ★★★☆ 75
於鐵三角, SONY家旗艦次旗艦耳罩均能良好驅動
高阻耳罩 ★★★☆ 75
於中阻耳罩MDR-SA3000上亦能良好驅動
動圈耳道 ★★★ 60
於MDR-EX1000與ATH-E40上仍略有中頻中低頻過驅動肥厚感, 為家用系統之通病
動鐵耳道 ★★★ 60
於IM03上表現良好, 但於IM02上則有過驅動高頻刺耳的聽感
測試環境播放用PC : ASUS Zenbook UX31A
播放路徑1Sound Blaster Premium HD(光纖輸出) --> BW-05 與其他對比機種
播放路徑2FOSTEX HP-A8(光纖輸出) --> BW-05 與其他對比機種
對比前端1.TEAC UD-301
2.FOSTEX HP-A8
3.Audio-technica AT-HA5000
4.Audio-technica AT-HA90USB
5.Kenwood DMF-7020
測試用耳機(耳罩式耳機)1.Audio-technica ATH-AD1000
2.Audio-technica ATH-AD2000
3.Audio-technica ATH-W1000X
4.SONY MDR-SA3000
測試用耳機(耳道式耳機)1.Audio-technica ATH-IM03
2.Audio-technica ATH-E40
3.SONY MDR-EX1000
BW-05與Audio-technica AT-HA5000的比較由於同為A級驅動之故, 測試之初首先與鐵三角的經典家用擴AT-HA5000相比較
在系統配置上, 由HP-A8擔任DAC輸出給HA5000, 而BW-05則使用其本身的DAC與耳擴
由於HP-A8與BW-05皆使用AK4399 DAC, 這樣的比較應具有公平性
試聽BW-05與HA5000與各式耳機搭配後
雖然同為A級驅動, 但BW-05使用的是OPAMP的A級動作, 而HA5000則使用正統的MOS-FET驅動
經由各式耳機測試後,
我認為BW-05音響性能(解析度/分離度)略為輸給純A類大功率驅動的Audio-technica AT-HA5000
HA5000對比同機, 則HA5000在調音的成熟度與高頻演繹的婉轉, 品味上仍較BW-05更勝一籌
但HA5000的實售價超於10萬日圓, 其內部用料也皆為一時之選. BW-05可說是雖敗猶榮
與TEAC UD-301的比較與主要對比機的TEAC UD-301相比較, 則相對的顯現了BW-05的不足之處
UD-301的解像力, 透明感與音像的分離度明顯的比BW-05好上不少
尤其在眾多樂器齊發, 帶有重金屬風格的東方同人音樂「メガストラクチャー」中
搭配W1000X下的BW-05明顯的無力處理過多四面八方傳來的電子音效(電吉他,電子鼓,電子音效)
音像無法完美的分離導致有「混亂」的感受
而相對起來UD-301則顯得明確且與具有速度感,音像的分離與音場定位都十分優秀
而BW-05相對比UD-301表現優秀的是聲音的紮實感與肉感, UD-301顯得略為薄且冷冽
總結兩者的差異
BW-05具有紮實厚度的中頻
而UD-301則在於透明纖細的中高頻與高頻
與Kenwood DMF-7020的比較若比起我非常喜歡的Kenwood MD座機 DMF-7020(規格紀載耳機輸出為30mW/32ohm)
則BW-05的解析度分離度與7020為同等級, 但在高頻表現的通透感上7020仍勝一籌
7020與BW-05都是暖底, 重於人聲韻味的染色
在搭配W1000上, 7020的表現更為調和溫潤, BW-05也相當不錯但仍留下了些許高頻毛邊
與Audio-technica AT-HA90USB的比較AT-HA90USB為目前鐵三角在USB DAC上的中階產品, 實售價約2萬日圓(6000台幣)
而在此次測試中, 無論是推力, 音場的建構力, 分離度與聲音的紮實飽滿度上BW-05都完勝HA90USB
HA90USB理應對自家高階低阻有一定的搭配度, 但幾隻耳機測試下來聲音卻讓我有不堪入耳的感受
順道一提, HA90USB使用了旭化成AK4396當作DAC晶片外, 類比擴大的OPAMP則用上了MUSE8920
但聲音表現卻差強人意, 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BW-05音響性/音樂性小結BW-05的長處在於不挑食的人聲表現
另一方面, 在大編制演奏下的表現則沒有人聲那麼出色
因為染色之故, 搭配W1000X下仍較難明確表現出樂器的明確的縱深位置
而相對的HP-A8和UD-301則都有著相當良好的表現, 聽感上的音場感也較為開闊感受的到現場的空氣感
若對比同樣有的染色7020與HA5000, 則7020的大編制音場表現與BW-05相仿, HA5000則巧妙的兼顧了音場定位的立體感
解析度UD-301 >= HP-A8 > HA5000 >= BW-05 = DMF-7020 = HA90USB
分離度UD-301 >= HP-A8 > HA5000 >= BW-05 = DMF-7020 = HA90USB
人聲溫暖度與韻味DMF-7020 >= HA5000 = BW-05 > HP-A8 > UD-301 > HA90USB
耳機驅動能力(低阻高敏/中阻中敏)HA5000 = HP-A8 > UD-301 > BW-05 > DMF-7020 > HA90USB
耳機搭配評價BW-05搭配Audio-technica ATH-AD1000搭配合適度:★★★★
AD1000是一隻好驅動, 雜食, 高頻清亮纖細的經典開放式耳機
由於其偏中高頻調音的特性, 往往在於中頻厚度強的前端上會有較好的表現
此次搭配BW-05下可說是相當合適, 中頻/中低頻的厚度被適度的增強
高頻的表現則維持了一定的水準, 比起在無染中推力前端所展現出來的「透明感與穿透感」
BW-05驅動下AD1000的高頻顯現一種較為柔和, 適度延伸帶有柔邊染色的風格
整體而言BW-05驅動AD1000是相當不錯的
BW-05搭配Audio-technica ATH-AD2000搭配合適度:★★★★
AD2000是一隻音響性高, 三頻尚稱均衡在開放式耳機中低頻飽滿
音場建構小而立體, 人聲定位近且溫暖有韻味的耳機
以我的經驗, 通常偏輕染色高解析的前端與AD2000搭配性會較為合適
BW-05與AD2000搭配下
很意外的聲音不至於過於濃郁,適當的增強了AD2000的韻味與聲音紮實度
經由BW-05驅動下的低頻飽滿充實, 下潛亦集中不易易散
中頻人聲雖然濃郁, 但也表現出綿密, 緊實, 滑順的聽感表現
且聲音張力強, 細節明確但不銳利. 這樣的聲音雖不耐久聽, 但表現可說不俗
這樣的表現是十分類似搭配HA5000的AD2000
而這兩者的差異仍然在於高頻, HA5000的高頻比起BW-05略暗, BW-05的高頻比起HA5000則略刺
但AD2000的三頻分配下, BW-05會有較能推出明亮感.
BW-05搭配Audio-technica ATH-W1000X搭配合適度:★★★☆
W1000X是鐵三角木殼耳罩中音場最大, 低頻表現佳, 最適合大編制演奏的耳機
在過往的評測中, 我曾做出與W1000X最搭配的前端仍是HA5000的結論
而在這次的對比測試中, 我對於此結論仍無改變
BW-05驅動下的W1000X聽感上的音場大小較窄且平面
人聲距離則大幅的拉近至腦內定位, 左右立體感明確但縱深位置較難以表現
大編制演奏樂器齊發的場面下偶有捉襟見軸的感觸, 但大致上表現仍屬良好
以人聲為主的曲目中, 感受到人聲在聽者很近的位置上由四面八方傳來, 這樣的體驗頗為奇特
除此之外, BW-05驅動W1000X大致上仍兼顧了三頻的均衡性, 飽滿度與纖細感的表現
而在HA5000的驅動下, 則W1000X仍能維持其音場的寬廣與定位立體性
人聲則定位在聽者後方5公尺處, 屬於耳罩式耳機中極為少見的後方定位
BW-05搭配SONY MDR-SA3000搭配合適度:★★★☆
SA3000是一隻極大音場, 中阻中敏需要中推力驅動的SONY前世代高階開放式耳機
其適合的取向為電影配樂, 大編制演奏或是純樂器演奏
在BW-05的驅動下, SA3000的音場較為縮小且減損其音場定位上的明確度
取而代之的是更為濃密緊實的人聲且略帶磁性韻味
這樣的走向與SA3000搭配Kenwood 7020是有幾分相像的
驅動能力上, BW-05驅動下的SA3000的線條感略顯疏散
比起搭配UD-301下SA3000明確,冷徹銳利但回甘的表現則差了一級
Audio-technica ATH-E40
Audio-technica ATH-IM03
SONY MDR-EX1000
耳道搭配測試由於BW-05與對比的前端主要為家用系統
故我僅有短暫測試BW-05與動圈(E40/EX1000)與動鐵(IM03)耳道的表現
整體來說, BW-05與眾多家用系統相同, 耳道的適性為「尚可」
較強的增益以及推力會讓EX1000的中低頻略顯肥厚, 而高頻會略顯過驅動
雙動圈推挽驅動的E40則在BW-05下表現較好, 同樣的在對比的UD-301與HP-A8也有類似的傾向
三動鐵的IM03因為有改良後的分頻電路, 在BW-05驅動下表現正常
但仍輸給中階隨身播放器如ONKYO DP-X1的表現, 比起前前世代的SONY Walkman Z1070也難有贏面
整體而言, 我並不建議購買BW-05主要用於推動耳道
低阻/中組的旗艦/次旗艦耳罩式耳機, 才會是BW-05的主要戰場
結語在最後, 如果要我主觀的對BW-05下一結論
我會認為, BW-05是一個滿足製作者本身需求的「客製品」
擁有著溫暖的調音, 價位帶下屬良好的音響性, 以及雜食的萬用搭配性
使用情境上, BW-05算是半家用半隨身的產品. 適合隨身攜帶定點聆聽
然而
2萬台幣的實售價並不便宜, CP值與介面擴充性也確實不及日本音響大廠產品
但若是喜歡這樣的聲音, 或剛好符合設計者所瞄準的使用情境, 確也算獨樹一格無可取代
我會建議讀者持自己的愛用耳機搭配試聽, 並檢討自我聆聽習慣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製作者村雨唯的來信補充「村雨 唯:
關於文中提到的結像在大動態下較為凌亂的問題
其實在這段時間的反覆聆聽中我已經找到問題癥結點並改善了
主要在於給您測試的版本屬早期工程樣品
其電阻電容配對精度只抓到5%
目前手上送SMT打件準備組裝出貨的量產版
SMT電阻部分精度是使用0.1%,
DIP電阻使用精度1%
DAC輸出交連電容配對精度1%
配對精度提高後,您提到的高頻刺的問題也一併得到了改善」
信中,製作者村羽唯亦邀請本人於下次回台期間中聆聽改善後的量產版本
讓我認同的是製作者能不斷追求製作品的完美, 也期待本次評測中的小缺憾能在最終成品版中能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