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230631 寫:非常抱歉~日前工作奔波忙碌,直至今日才回覆,望您別見怪!
( ry (略)
家用耳擴方面,Audio-gd NFB-28 是電流輸出型架構,平衡耳機輸出高達 8W (40Ω)/3.5W (100Ω)/1.2W (300Ω)/600mW (600Ω),但未標示量測的失真數值,初步判斷推 HE-500 能勝任無虞,好不好聽則是另一回事了。BHA-1、Phonitor (各版本)都是大力直白機,我覺得 SPL 更細緻些,低音量檔位的聲音平衡更好。森羅萬有 ver. 27ST 代表使用同型號的真空管,每組真空管匹配後,彼此設計電路也不一,希望有解答到您的問題。
完全不會阿,不嫌我囉嗦,還抽空回應,已經很感激了
因近期甚少機會接觸新器材,以看開箱、心得文為主,較少至 AA
日前偶見板大回覆,卻因手邊諸多待辦事項,拖延至今,望能見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對 ATH-A1000Z、ATH-A2000Z 三頻能量分布問題深有同感 ...
當時也相當疑惑,以新鐵的調音應該不會出現這樣的作品,懷疑未煲開,
希望下次再臨小鐵中心,能聽到完整版的新世代 A 系列聲音 !
若以驅動力來說,RSA Raptor 應該是相當不錯,可惜系統調教,陰陽互補,並非蠻力硬上就好 ( 我到底在說什麼 0 //0
以目前在該擴搭配過的耳機來說,似乎只有森海一系出現較好的聲音 ( HD600、HD700 )
K702 / HE500 / DT990 在上面都有各自不同的問題,
有趣的是 RSA 一貫調音低頻似乎都較給力,卻推不出 702 的低頻,990 則低音爆棚+人聲超粗,顆粒滿版;
而 HE500 反而出現低頻過量、人聲遠退,樂器精彩,這樣違背本性 ( ? ) 的情況,
幾副不同耳機搭配下來,令我詫異、新奇之餘,不禁懷疑起這台耳擴有過推的可能,且調音口味較重
曾在標榜大電流 ( 240mA ) 輸出的耳擴上,試聽低阻抗小耳罩及耳道數條,三頻分布和音場皆嚴重扭曲.
抑或 " 過推 " 也是阻抗不適配所產生的一種結果,
因此 DT1770 pro 方面,只能等再次試聽時確認了,屆時或以店內機種中,較中性好評的 UD-503 搭配看看
最近購入一台 bravo audio v2 小管擴,與 2900 搭配數月下來,深覺管、晶調性之不同
管驅動下音場較為扁平,結像拉近放大,音場縱深消失不少,但就個別音符本身而言,卻鮮活立體,實在矛盾
而與早先在國內購入之 SF-801 相比,前者無疑將 2900 發揮得更好,801 的處理方式過於暴烈,無法久聽
但也不排除是因前端 DAC 不同所導致,待回國後再實地將 bravo audio v2 和 SF-801 對比
之前爬文的過程中,偶知兩機間或有抄襲的嫌疑,因對電路不瞭解,不敢妄自猜測,聚焦實際聲音表現即可.
感謝分享, AD 系列曾是小弟夢寐以求的大耳罩,無奈購入後與預期聲底落差過大,只好轉讓有緣人
即使私下偏好 AD2000X 多些,也不會再入手,畢竟她們都是直驅下表現十分良好的耳姬,
但要再更進一步提升,卻有難以著手之感,進而被他廠同級耳機推開後的表現所壓制
以雜食和全面性而言,個人較不看好,或許真的是 ACG 、直推用途考量的設計 ...?
正在看日文版的人聲唱功評測,好多耳熟歌曲,不過感覺評比略有偏頗 xD
此評價系統似乎以現場表現為主,偏偏許多歌手,並不是擅長 Live 的類型
而評價靠前的某些歌手,聽起來反而不太有共鳴... 如評價安室時播放的歌曲,滿滿鼻音、嘴含滷蛋 ( 大誤 ) 的感覺 ...
( 安室粉絲別砍我,去砍評測的26 xD ),也許有其他好的演出片段 ( 其他歌手亦同 ),而點評的片段,給我的感覺比較片面
舉國內歌手楊x琳的例子,小弟曾在多年前校園演唱會聽過,台風十分不穩,令人哭笑不得,但多年後再聽,進步不少
若將多年前的演出水平作為評價根據錄下,就真的黑到跳海都洗不清了
個人認為,唱功固然重要,音色與情感卻更佔第一印象... 短片中,生物股長的演出深得我心 ( 以前沒聽過 )
看到鬼束千尋的片段有點感傷,滿喜歡她的眩暈、月光、感染,遽聞一度練歌練到聲帶受傷而淡出
Live 聲嘶力竭的表現令人心疼婉惜
https://www.ptt.cc/bbs/J-PopStation/M.1410117091.A.DC2.html 可能是聽歌時對人聲較少聚焦、關注的結果,對唱功的權重也較輕
舉個例子,單以唱功技巧而言,小弟認為小事的主唱香織要比大塚愛稍高一籌,而兩者又比 YUI 厲害
但在情感的傳遞來說,香織卻不比 YUI 真摯,當然技巧和情感雙雙到位會是最好的情形...
若以情感和技巧綜合評價,個人喜好度排列如下:大塚愛 > YUI > 香織 ...
或許這不科學的權重方式,可以稍微解釋小弟喜歡管機的原因 ( 無奈笑 )
平時少看 Live,這次看到 YUI 的演出,眼鏡差點沒爆掉 xD 還是專心錄唱片就好 ( 蓋章 ) (( 誤
個人還滿喜歡 YUI 的。 猶記大學時 ( 遠目 ) 吉他社練習曲常以 YUI 、綺貞、陶喆為偶像呢 ( 純欣賞,並未加入社團 )
附上三首分別由上述歌姬演唱的曲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w0QIaEELQ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mkPdG5yVv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2APJL-sRE 韓系的就沒接觸了,謝火力支援,待閒暇時將此唱功評價短片作為韓系歌手導覽來看應該很棒
這位 S 級歌手,原以為會飆海豚音,沒想到一點開是口技演出,害我一度以為開啟方式錯誤 !! www+
口技固然厲害,歌唱實力也很驚人,十分寬鬆、自然流露、令聽者安心、得以沉浸其中的演出
口技的部分,則與 " B BOX " 有異曲同工之妙, B BOX 似乎較偏重鼓聲及低音表現呢 ! (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IqJAFFcpFg HDV820 相關報導中,海外定價好像在 2,399.95 鎂,不知國內會賣多少 ...
不過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聲音表現,如能改善一代的歌曲適性、
同時留住古典樂上的驚艷表現,相信進階玩家不會吝惜買單才是
私以為到這個價位帶,只要整體音質能與他廠匹敵,做出點個人特色和調音偏好無傷大雅
最怕就是像一代那樣,被說成不值五萬的機器 ...
( 之前用 HDVD800 + HD800 聽古典的感想是絕對值,但聽流行... 睏字認證 ( 蓋章。 ) (( 誤 )
wow ... 沒想到 XZP 延續了上代的鏡面,還以為 Z5P 之後空留絕響了 !! 真是好消息
期待日後能加入 DAC 的設計
( 作夢 (( ? )) )
森海也是德廠阿 !! 為什麼森海可以那麼潮 ( 滾地耍賴 ),雖然不討厭 T1 的外型,但無疑 HD800 更帥 !
其實也滿喜歡 T90 低調簡潔的設計,可惜網孔不夠奢華,
若做成乍看下平凡、千篇一律的網孔,換個角度會變換出不同色澤的設計,相信會更令人驚喜
GRADO PS500 粗獷、ininder「男人味」 ... 0 //0 ... ?
其實試聽當下並未察覺到這樣的 ( 大叔 x ) 屬性,或許尾字e 版本有改善 ? 因為我沒聽過舊版的 ...
就 ACG 口味來說,雖然也很喜愛,卻不常聽細幼聲線或蘿莉為主的歌曲,因此當下也忘了拿出該類歌曲測試
( 或許也是跟鐵家八字不合的原因... 常覺得鐵家適合的 " ACG " 跟我聽的 " ACG " 完全是兩回事 ... )
當時試聽是在台南某華以普通排插 ( ? ) + 現場谷津 AC Filter 接駁自攜的 Goldenwave GD-01,以單端驅動 PS500e ( 未改平衡 )
訊源則以自家放在 Fiio X5 ( Gen1 ) 的歌曲為主,走同軸輸出,線材只有小鐵 CAB059 ( EA1000 ) 和 X5 配件的 3.5 轉同軸 ( 母 )
試聽幾首歌曲下來覺得都滿均衡、全面的,尤以中頻樂器吉他等韻味為上,
高頻屬亮而不刺的類型,僅部分刺激性插電樂器不若 U 家來的爽快
有印象的歌曲:
曲1/
曲2/
曲3 /
曲4 /
曲5/
曲6/
曲7、
以及進擊的巨人 S1 ost ( 澤野弘之 ) OST 的部分,個人是從 BD 版動畫中,利用無損分離的方式,將影片附帶的 FLAC 音軌抽取出來,
除了聽歌,也能順便模擬看影片時的特效聲音表現,以這篇文回應的現今 ( pro2900 ),
曲1 石錐降下的過程中,可以明顯聽到空氣的爆鳴,十分爽快,但在一些
「低音偏強的歌曲」中,則有爆棚疑慮
回憶當時試聽的 PS500e,並無如此誇張的低頻及刺激亮眼的樂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均衡、雜食
( 雖然個人還是偏愛華麗多一點... xD )
關於:
「 TAD-CE1 大書架套裝,解析力、(微)細節、動態、透明度、層次感、形體感超越我所聽過的任何耳機系統,畢竟是百萬級的喇叭系統,顯然勝之不武 」這段,在下略有疑惑,
因曾在板大的 HD800 S / T1 2nd 一文中,有以下描述:
「 該套系統之下的 T1 2nd Generation,聲音表現猶如 135 片幅單眼搭配長焦段鏡頭營造的「景深壓縮感」一般,那分外細緻的樂器主體輪廓,之於欣賞古典樂的動態起伏表現,彷彿舉重若輕地還原演奏張力,自聽過後難以忘懷,如果是兩聲道喇叭系統,該是多高等級才能達到相同等級呢 ? 」
目前兩聲道涉獵經驗尚淺,究竟和耳機系統間,優劣勝負、如何取捨?
不瞞您說,早先用網路盛傳的 NAD AMP + Wharfedale speaker,
( 只買到 C-325 BEE,搭配 Wharfedale Diamond 10.1 )
個人覺得是暖上加暖,毫無力道的暖糊組合,多樂器共奏亂成一團,幾無分離度可言
即使用上 KECES IA-191 來驅動也無濟於事 ( 仍然被價位低廉的 DT990 系統隨便推一推就打臉 (( DAC 用同一台 )) )
也因此隨後就放棄了兩聲道,轉而將預算集中在耳機系統
至於歐美+日系這樣搭配的陣容,只能從父輩口述的內容想像而已,因是裝修業,有時要幫不懂的客戶選購安裝喇叭系統
只有在家中聽過 YAMAHA 某擴 ( 已燒壞 ) 推 B&W DM600 的聲音,音色十分醇、暖,又不糊 ( 相對而言 )
但遇到
快節奏、樂器多的歌曲,還是會 " GG "
如果要簡單描述他的聲音,我會用 " 跟 PS500e 很像,但中頻色彩飽和度遠勝之 " 來形容,分離度則不如 PS500e
而新添購的 Denon AVR-X1100W,個人是覺得遠未如 YAMAHA 粽擴合拍,或許這是環擴的非戰之罪
根據父輩的說法,愛機 Kenwood KA-5500 驅動下的 B&W DM600,表現遠比 YAMAHA 該粽擴為佳,可惜搬家時損壞了
題外話,家人的這組客廳喇叭系統在接駁 PC 時僅使用 RAD-W 一代,若將 DAC 換成等級較高之 GD-01 或許尚有提升空間.
另外因家人從前是聽 CDP 而非電腦訊源,CDP 似乎是 Mission 的,搭配類似 Mission DAC5 的解碼升級選項聆聽
因 CDP 托盤進退片問題久未使用,日前有將疑似 Mission DAC5 ( 外觀好像就是 ) 的東西拆下,以 FSA 藍鑰連接電腦
聲音十分濃郁,空間感亦不差,雖然沒研究內部結構,但光就聽感而言,與現今一眾 Delta-Sigma DAC 相去甚遠
就個人對 FSA 家的聲底印象算偏冷的了,沒想到接駁藍鑰仍掩蓋不住那濃到不行的中頻,真是令人又愛又恨
( 愛其醇厚,恨其特色過於鮮明,難以搭配 )
近來考慮隨身系統發燒路徑選擇時,進行大量爬文,或有 「X7 AM3 同價位素質稱王、Chord mojo 掃全部」這樣的聲音
又想起板大最後選擇 XPA-700,難道真有「同價位 DAP 不如隨身型一體機」這樣的情況嗎? 是科學,是玄學?
但無論如何,可能暫定選擇升級耳機了,一方面 GRANBEAT 即使買水貨也要 22k,一方面 X5 gen1 已經沒價了
雖然 X5 和 TF10 皆我所欲,兩者卻不能很好的相處,簡直像後宮裡的妖精在打架
日前 x煒試聽的感想 ( 聽感 ) 是 : X5 + SD2 >> N5 + SD2 >= N5 + TF10 >> X5 + TF10
原訂計畫是將 X5 轉手,升至 XDP-300R 或 DP-X1A / GRANBEAT ,有 2.5 平衡,
加上 oc 答覆 TF10 改平衡頭只要 $ 500 ~1000,但即使如此,也無法保證搭起來會合,只能保證提升音質而已
而 X5 + SD2 ,雖然是單端,但至少是已經聽過、確定音質和聽感都喜歡的組合,所以結論就很明顯了 ... QQ
畢竟還有家用系統要填坑 ...
同樣以 X5 做前端的聲音,TF10 高頻無論細節、延伸,相比 SD2 可以一步不讓的戰平,
作為 2007 年上市的三動鐵,足以自豪了...只可惜除了高音外,在中頻和低頻卻全面敗北 ...
而 SD2 只用了兩個動鐵來製作,細節完全沒輸給 TF10,同樣是很棒的耳機 ... ( 嘆 ... 前浪死在沙灘上 ... )
先鋒大濕強烈放毒 R ! 連高雄老司機都肅然起敬 :老濕 (X) 好
說真的,如非預算考量,光看這段心得就可以盲狙了 !! ( 本站板上剛飄過一副 40k 大濕 !! )
誠然,最近 192 DSD 二手在 25~30k,未免太誘人了,這滿天飛的 192 到底怎麼回事,亞馬遜沒看到跳水阿 ?!
不過個人可能會採倒回去的購買順序,耳機 > 耳擴 > DAC,畢竟聽感上 ( ? ) 這樣的立即性提升最快
若無意外的話,應該是取 T1 一代為首選,HD700 / 800、T1 2nd 為二選、DX2000、D7k 或 TH900 就看緣分了
目前網上蒐集的一些心得文,有不少 T1 2nd 高音延伸、透明度等遜於一代的見解,不知夏娜大怎麼看 ?
而一代的部分,又有 " 後期編號版本比前期編號版本好 " 這種小道消息的出現,真相撲朔迷離...
就個人擁有過的 T90 來說,我只知道前期版本單體是以金屬環固定...4000號以後偷料變塑膠... A __A ( 詳見對岸拆解圖文 )
BHA-1、Phonitor 也同屬電流輸出型架構嗎 ?
這個真的不太會看,只知道 A (甲) 類晶體似乎多為電流型,OTL管機為電壓型... ( 雖然 OTL 管機也有 A類的 ... 混亂 )
先前至海X耳機店試聽,和老闆聊到平板耳機 HE500 的搭配相關疑問,提到以管擴驅動時聲音偏薄發刺的狀況
老闆表示此為電壓輸出的結果,平板耳機應以大電流機種較合適,當下疑問更甚,但有其他客人,不好耽擱老闆太久
雖然家中搭配的 PH-550 四管確實是電壓輸出型的 OTL 結構,但 HIFIMAN 本家驅動用耳擴同樣是管機 (EF-6),還是說管機也有電流型呢 ?
ace_erik 寫:偶然路過推一下這樓,
難得有這麼認真討論的文了,版主挖坑能力真心強大
個人也曾入手過ATH-W3000ANV, 對這支耳機也是相當讚賞, 說是鐵三角歷年來集大成之作也不為過,在某種情況的配置下,聆聽交響大編制也毫無問題(聽過W2000,覺得實在有點言過其實了)
DT990 600ohm版確實是拜耳難得的經典,壯闊的音場結構與空氣感堪稱一絕,只是要能發揮出其全力,系統配置馬虎不得
簡單一點可以試試Lynx L22類比錄音卡配上SPL Phonitor即可,無需花大把銀子添購高價DAC就能獲得澎湃激昂的好聲音
而對於HD650系統配置有疑問的朋友,建議可以先參考這篇:
再來聊聊,Sennheiser HD650!
前方王牌大出沒 !! ( 誤
DT990 真的很棒 ! 最近欲燒 T1,爬文過程中,也有燒友稱,因購入 T1,準備將 DT1990 售出,留下的反而是 990
看來即便在拜耳自家耳機中,990 也是不可取代的存在.
原以為 1990 是特斯拉版本的 990,看來我要失望了
極致的 650 還沒聽過,但目前家人用 HA3 驅動就滿棒的了 ...
音場立體感和大動態 / 權威性樂勝 HD700,細節和資訊量方面卻還是比不過
( 看來要加速推坑友人購買 Phonitor <<< 損友新詮釋 : 坑友 ( ? )  ̄ ▽ ̄ )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