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gerich 寫:TMNEXT兄點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小弟在此補充一下......
這三個檔案當初剛用EAC抓下來的時候,其實蠻令人震驚的∼
三者檔案大小完全一樣!
經比對之後發現彼此之間的差異只有在第一秒內的Sample,而之後其他
的Sample完全一樣!
當然經過裁剪和fade-in 5秒鐘的處理後還是保留這樣的差異特性。
所以TMNEXT兄認為基本上這三個檔案差別只在前 6 (5+1) 秒以內,
之後聽起來應該完全一樣! 所以做ABX Test目的是要反覆地確認並且
消除掉可能的主觀誤差。
不知道這樣子講有沒有曲解TMNEXT兄的意思呢?
是的,小弟正是這個意思
這三個檔案的差別,只在於有不同的 offset。我推測可能是 CD 的 Lead-in (光碟開頭的導入區) 長度不同,所以金革版開頭較進口版多了 1820 個 sample,而削切版則比進口版再少了 5 個 sample,不知道是否是因為 Lead-out (光碟結尾的導出區) 有部分被削切掉的關係。
這三個檔案因為偏移 (Offset) 的關係,開頭部分有差,然而如果重新對齊,金革版忽略掉前面 1820 個 sample,從第 1821 個 sample 開始,和進口版的第 1 個 sample 對齊來比較,則兩個檔後面的每一個 sample,數值都是完全一模一樣的,沒有任何一點差別。
也就是說,差異只在於金革版前面多出 1820 個 sample,以一秒鐘 44100 個 sample 來計算,這樣的差異不到 40ms,非常非常短,已經在人耳可辨識的範圍以下。略過這 40ms,後面的四百多萬個 sample 三個檔就是完全一模一樣。
將 .ape 檔解碼成 .wav 檔之後來比較,.wav 檔除了檔頭,後面只記錄左右聲道的各個 sample 數值。由於檔頭沒有欄位可以紀錄「這是從金革版抓的」「這是從進口版抓的」「這是我自己錄的」.... 所以對於電腦來說,只要記錄的 sample 數值相同,這三個就是三個完全一樣的 .wav 檔。播放這三個 .wav 檔,跟播放同一個 .wav 檔三次,電腦送到音效卡上的資料都是一樣的,對電腦來說是沒有差別的。
所以理論上來說,聽起來這三個 .wav 檔應該是沒有差別的。
至於做 ABX Test 的用意,在於 ABX Test 是 Double Blind Test,雙盲測試,這跟直接比較每一首,一首一首聽,效果是不同的。雙盲測試更為嚴苛,可以有效地消除心理因素,進一步提高辨識的可靠性、可驗證性,所以建議使用 ABX Test 來做確認。
在電腦上要聽出不同 CD 材質的音質差異,比較困難。
在 CDP 上,這種差異會非常明顯。有兩種說法,第一種,由於 CDP 的馬達和伺服電路,讀取資料的轉速穩定和順暢的情況,會影響機器同步的時鐘運作的精度,造成時間軸上的抖動誤差 (jitter),這個 jitter 會影響 DAC 的工作,造成音質產生變化。
不過在一篇 AES 的論文中,這種現象並沒有被確認觀察到,取而代之的,寫作這篇論文的兩位工程師認為,馬達和伺服電路的運作,可能會影響到電源的穩定,進一步影響 DAC 工作的 reference voltage,造成音質的變化。
不管是哪一種,實驗結果顯示,在一體型的 CDP 上 (CD 和 DAC 做在一起的 CDP,而不是分離式的) 人耳確實會對不同材質的 CD,感受不同的音質變化。
然而在電腦上,由於電腦的 CD-ROM 讀取資料和音效卡的播放,通常是不同步的。sample 資料從 CD-ROM 讀出來以後,經過匯流排、記憶體,層層 buffer,最後再送到音效卡上,由音效卡上的震盪器產生的時鐘,來送出這些資料。所以這些差異在電腦系統上就變得較不靈敏。
尤其像這個測試,更不是即時播放,而是抓成三個 .wav 檔,播放 .wav 檔的時候 CD-ROM 裡面並沒有對應的三張 CD 片,所以電腦根本無法知道你這個 .wav 檔是從哪一張 CD 上抓的,還是你自己錄音製作的 所以 CD 片材質的差異更難影響到、反映在這三個 .wav 檔上。
不過這是「理論上」,也許理論有不周延的地方,或是沒有研究到的部分,所以小弟建議,還是做 ABX Test 吧,如果經過反覆驗證,foobar2000 回報猜測的機率是 0%,那麼就可以確定這三個檔雖然數值一樣,但是仍然有可辨識的、具有特徵性的音質差異。
小弟剛才看了一下,已經有 50 個人投票了喔,加上我,就有 51 個人了 (我投第一個檔一票 ),所以應該可以寫上面這些,會影響到大家判斷決定的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