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事情沒有絕對已經是現在主流思潮了
怎麼不少人還是用刻板的二分法來思考灌不灌水的問題?
專攻擊對方不能反擊的地方應該不愉快吧
nettyu兄最近在AA裡很有存在感是事實
其中幫忙很多新手問題是事實, 更多是聊天也是真
有趣的是AA這麼多註冊會員
怎麼會只讓nettyu兄擁有這麼多表現機會?
很簡單的道理
因為在網路上, 只有多發言的帳號會得到聲望
這個聲望雖然會跟這帳號的專業能力有關係
但大部分的聲望還是來自發言數
因為網路不若現實生活, 我們有機會可以很全面地去了解一個人
例如我室友, 雖然有時講話很機車(汗), 但相處時絕對是個誠懇的朋友
這種了解是我跟他同寢兩年之後得到的
換作是班上同學, 可能情況就很不一樣, 因為四年來一個禮拜見不到一次面
而且還覺得沒見到面也沒差
在現實中要了解一個人要花多少時間與心力?
現在移到網路中
一個"人"除了被化約成一個"帳號"之外
很多人就像經常性失憶一樣, 都從當下看到的PO文來開始了解對方
只有刻意搜尋舊文才能得到更多關於這帳號的情報
現實中我們一點也不擔心看到某人時會忘記他/她以前做過什麼或說過什麼
對大多數人來說, 網路是現實的延伸而非孤立世界
所以我們就不自覺把現實中認識人的方法引進網路
事實是網站不能達到我們的情報需求
這讓我們自動找尋可以代替經驗, 可以不斷累加來增進認識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註冊日期與發言數
註冊日期讓人知道這個帳號的年資
現實中我們習慣尊重長輩
這個正向的尊重同時產生對向的權力感
有時我們覺得是自己主動尊重對方
有時則認為是對方施加的權力感在作祟
先放下討論什麼時候會讓感覺改變....
事實是儘管我們可以在現實或網路中用許多方法來\"破解"它的真相
但這個感覺不是嘴巴上簡單說不要就會消失的
更何況是對網站的新人來說....
發言數雖然更容易比註冊日期來"破解"其中的秘密
但它發揮的作用與註冊日期是大同小異, 反而還更強烈
因為用加法比減法更直觀, 也就不用"浪費更多時間"去了解對方
而且年資終究受到時間移轉的限制, 一天就是一天
但發言數增加的速率可以快非常多
發言數從多少之後才讓人覺得對方從新手變老手,
可能因人而異也因網站而異
但通常我們意識到尊重與權力感時, 印象已經深植於心了
結果是發言數與年資越多的人的說話越有份量
對方既然如此有份量, 我在回應時當然會越小心
這個經驗在現實中並不陌生, 但關鍵是我們怎麼適應
現實中, 這樣的感覺是慢慢累積的
因為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每個人過一天也要花24小時
而我們習慣以一天為單位來認識人
只有對居於遠地的人才用更大的單位(一週, 一月, 一年)
就算是一天, 其中也給我們非常多時間自我沈澱
讓我們整理好對一個人的認識, 再準備接收新的情報
反觀網路的特性就是天涯若比鄰
一口氣斬斷了時間與空間的隔閡
讓事情快速處理當然好, 但同時也把沈澱與整理的時間壓扁了
一方面我們想快
於是註冊日期與發言數又多了值得參考的理由
因為這是擺在外頭最明顯的
一方面我們又快得來不及作反應
加上網站不能提供PO文之外的情報
這下子註冊日期與發言數就得到雙重的正當性了
這個正當性可以強大到脫離人之間的交流獨立存在
讓人看到註冊日期與發言數就自動獻出尊重
某些也許專業或氣度不輸人的帳號
為了反覆斟酌該如何回應"老手"的文章
最後越想越麻煩, 乾脆放棄
因為覺得就算不回應也沒關係, 畢竟是個網站, 不來拉倒又怎樣呢?
也可能讓人看到註冊日期與發言數就自動要求權力
真有某些人會因此倚老賣老
(怎樣的人會倚老賣老又是更深入的問題了)
新手要累積發言數相當容易
但換來的是越來越少人加入討論, 因為麻煩, 而且困難
如此一來新人變老人的速度越來越快
越老就越被孤立, 但同時孤獨感會變成使命感
"如果大家都不回文, 誰要解決新手的問題, 誰要維持網站的活力?"
只是這份使命感在外人看來不過是自大, 而且是單純的自大
自大的人被攻擊是再自然不過的了
這樣的帳號可以是任一個長居網站的帳號
通常, 小眾網站的站長或版主最可能作這個角色
所以許多站長或版主為了\"避嫌"就自己先隱居起來
或是灌水到某一程度後必須半自願與半被迫隱居
健康的網站除了需要眾多網友, 更重要的是這份使命感被多數帳號分享與承擔
如果使命感只落到少數幾個帳號或只有一個帳號
要嘛網站冷清, 要嘛變成熱鬧的"一言堂"
重點是大多數網站並非一開始就設計成為一言堂
--
寫這些一半是幫nettyu兄辯護
一方面是勉勵自己, 一眛責備人不但解決紛爭與問題, 還會加深它
從我的耳機世界到AA, 這網站裡的討論讓我高中與大學七年過得非常快樂
我希望這份快樂不要跟著我從大學畢業了
老天, 我的期末考申論題都沒寫這麼多 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