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打的全死光了
乾脆轉貼一篇有關宅的文章好了
作者是Otakus Web 的fafa桑
「オタク」とは?
by fafa
・前言
近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宅」、「御宅族」這個詞彙被台灣各媒體(包括網路上)濫用,而近年來在日本,這個詞彙也一直在主流媒體上翻騰,究竟什麼是宅?這個詞彙又代表著什麼意義?日本雖有不少論述甚至專門的社會評論家作研究探討,但國內在這方面可說匱乏已極。這次,且讓我們將這個字推本溯源一番,藉由瞭解這個文化圈的演進,一探究竟在諸多媒體口中令人似懂非懂的「宅」(オタク),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生物。
聲明,本文為個人獨斷寫成,期間沒有請教過任何大師,只是我這肉腳寫來自High用,所以如果有錯,一概不負責,但非常歡迎指點指教。
・源流考跟歷史演變
這個字的起源考,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也包括了像是由初期「コミックマーケット」(Comic Market,日本最古老也最大的同人誌即賣會)的會場「大田区産業会館」(おおたくさんぎょうかいかん)的頭幾個文字而來的說法,但最有力的,還是以下面所會說明的「第二人稱說」為主。
在「第二人稱說」裡,所謂的「オタク」,其實是從日文中的「御宅」(おたく)所演變而來的。這個字眼雖然原意是「貴府上」的意思,但在日文中,也可以作為一種略帶敬意的第二人稱代名詞。現代日文在長期演變之後,已經非常少去使用代名詞了,尤其是第二人稱代名詞。許多的第二人稱代名詞用出來已經會讓人感覺說好像從時代劇(じだいげき)走出來的人一樣,要不,就是文章書信用語。而用「御宅」當作第二人稱代名詞的話,不但不會顯得過於謙讓使對方感覺不安,又適合用在比較不親近的人身上,而且算是適合口語使用的詞彙。有趣的是,這個詞彙之所以能夠得到現在的「新身份」,正是由這種特性而來。
在那個網際網路不若現在發達的時代,有許多各式各樣領域的狂熱者聚會存在,這些聚會的存在意義跟重要性比起現在高上非常多,許\多來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狂熱者,為了交流彼此擁有的心得、經驗跟情報而匯聚一堂,暢談這些東西。但,這些狂熱者就如同他們的稱呼一樣,除了自己特定分野的興趣以外,對於其餘的事物並沒有很大的興趣,包括麻煩死人的人際關係。故,大家反正也不是為了交朋友而來的,那乾脆連對方名字也不要知道就好了,反正只是為了交流情報而來的嘛!但,日文實在是非常囉唆,現代日文用的口語第二人稱並不適合稱呼別人,或者有些人用個「あなた様」,但卻又有種說不出的彆扭。正巧,1982年放映的《超時空要塞マクロス》(超時空要塞)這部動畫中,有主角一条輝等人會用「御宅」稱呼別人(據說是因為製作STAFF中,河森正治跟美樹本晴彦等現今已然算大師的人物乃所謂「慶應ボーイ」,即從幼稚園開始一路念到大學都是慶應一直線的人,這些人從小就習慣用「御宅」稱人,這算是一種教養嗎),感覺是比很多作品動輒「お前」要不就「貴様」的樣子好些啦,但也隨著這部作品的風行,搞到街頭巷尾大家都學著這樣喊,而,在那些各式各樣的狂熱者聚會中(以SF作品的狂熱者聚會為最大宗,後來由於其中產生的同人誌※製作需求,這類型聚會如今已經演變成コミックマーケット這種巨大同人誌會場,已與當時風貌大相逕庭),也由於前述過的因素,而廣泛的使用著這個詞彙。
※同人誌這個詞彙由「同人雑誌」而來,這邊的同人指的是具有相同目的或興趣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同好或同志。最初的形式就猶如我們台灣也有的文學社團會刊一般,由許多文學社團在不以商業價值跟獲利行為為前提的情況下,自行集資發行的雜誌。後來,這個詞彙逐漸引申擴大,所有這類並非以傳統商業出版發行通路的書籍就都被稱作同人誌。書籍以外的東西,則被稱作「同人☓☓」,例如「同人音楽」、「同人ソフト」……等等。
在1983年中期,社會評論分析家中森明夫先生,在《漫画ブリッコ》上連載的《「おたく」の研究》專欄中初次用「おたく」這個詞彙來泛稱這些「會用おたく稱呼別人的人」。這個時候這詞彙還未為人所知,主流媒體上「ヤングパラダイス」這個在1990年停播的廣播節目曾經有「オタク族の実態」的單元,但內容充滿負面惡意,通常是被攻訐的對象。而,「オタク族」這個稱呼也在這個節目結束之後就終結,極少有人再度使用這個詞彙,而只用「おたく」這個詞彙而已(因此,中文普遍稱為「御宅族」這點雖跟日本稱呼法不同,但在這個時期其實算是相通的)。
這個時期洽逢泡沫經濟時期,日本動漫畫的潮流也在這個時期以可怕的速度成長。1970年代到1980年代前半開始蔚為風潮的「給大人看的動畫作品」在此時已趨於成熟,在此時更逐漸成長為一種多媒體跟販賣複雜週邊的獲利模式,許多「大孩子」卯起來看這堆動漫畫作品,並且對逐漸萌生發展的「ギャルゲーム」(Gal-Game,美少女遊戲)有著一定程度的重視。許多鎖定專業或重度玩家的超高價視聽器材此時客層急速擴張,軟體的需求會刺激硬體發展,而反過來說,好的硬體則會促使軟體的進步,日本的動畫產業內需就在此時一口氣提昇到以前未曾看過的高度,而因此耽溺其中的人,卻逐漸造成了一些社會問題,逐漸引起了世人的在意跟關注。
1988年,「東京・埼玉連続幼女誘拐殺人事件」爆發。一般慣以犯人的名字稱其為「宮崎勤事件」。簡單的說明這個事件的話,就是這個叫做「宮崎勤」的變態從從東京到埼玉一帶,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誘拐了四個小女孩(年齡由四歲到七歲),對他們分別性侵害之後殺害,並且拍下影片。大部分遺體都被遺棄,但其中也有受害者被跟垃圾還有廢棄家具一起燒掉之後,灰燼被放在瓦楞紙箱內然後送回給家人的。此外,還寫了犯行聲明跟疑似挑釁書的東西給朝日新聞跟受害者雙親。後來,宮崎勤又用類似手法誘拐了一個小女孩,並且想強迫該小女孩脫衣給他拍下影片,所幸父親發現並且尾隨在後,才沒有變成第五位受害者。此時,宮崎勤被警方逮捕,隨後,連同以往的犯行一起招供。
這種極度惡性的變態事件本來只應該是一個普通的殘忍犯罪事件,但之所以在這邊做出如此說明跟介紹,乃因為這個事件影響「オタク」這個族群至今。為何?在宮崎勤招供罪行的隔天,大眾媒體跑去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