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轉貼一下正確洗手的方法,要好好讀喔
洗手是預防及控制院內感染傳播最重要且簡單的方法。它是利用機械摩擦力量除去暫時停在工作人員手上之微生物。
洗手設備
1.水:使用流動的水,而不用盆裝的水。
2.水龍頭:最好使用腳、膝、手肘開關或紅外線感應之水龍頭。若是需用水控制,則洗手後應以擦手紙將水龍頭關閉,避免污染已洗淨之手。
3.擦手紙:應置水槽附近,且不易弄濕之處。其高度應不致使洗完手後,手上的水從手肘處回流至手部。
4.洗手劑:
(1)清潔劑;沒有殺菌力,如:肥皂及肥皂液。
(2)消毒溶液:
4% chlorhexidine(如 Hibitane、Hibiscrub、Hibisol、Antigerm):殺菌力強,可取代短時間刷手法。
※Hibisol:用於缺乏洗手設備之情況,置適量於雙手,充份搓揉,待乾後即達消毒效果。
10%優碘刷手液:通常用於手術前刷手。
75%酒精:一般用來殺菌,可短暫移去手上92%細菌量。
(三)、洗手方法
1.普通洗手法(social handwashing)
(1)完成時間:15∼30秒。
(2)步驟:
去手上飾物。
保持手部低於手肘,用水濕潤手部,以肥皂抹在雙手及前臂。
用力摩擦搓洗雙手,注意大拇指、指尖、指縫等處。
以流動的水沖淨後擦乾。
2.消毒性洗手(hygenic handwashing)
(1)完成時間:30秒以上。若使用刷子則在2分鐘以上。
(2)步驟:
除去手上飾物。
用水濕潤手部,使用消毒劑約3∼5c.c.抹在手腕及前臂上。
用力摩擦,搓洗雙手(必要時可用軟性刷子),注意大拇指、指尖、指縫等處。
在水龍頭下沖水,由手指向手肘方向,保持手高於手肘。
以擦手紙由手指往手肘方向擦,至完全乾。
(四)、洗手時機:
1.一般性洗手
(1)上下班前。
(2)飯前,便後。
(3)進出隔離單位。
(4)曾以手挖鼻孔或擤鼻之後。
(5)執行一般護理前後,如:注射、發藥等。
2.消毒性洗手
(1)接觸病人分泌物、排泄物、血液、體液或已被污染之物品後。
(2)執行具有侵襲性之醫療行為前後。
(3)進入嬰兒室或加護病房前。
3.外科刷手
執行各種大小手術前,包括採取活體組織、靜脈切開、胸腔穿刺等。
(五)、其他
1.由於護手乳液不是無菌,所以洗完手後勿再塗乳液以免造成細菌或黴菌附著。
2.肥皂塊:應設置在網架上,讓水流乾以免造成污染。
3.肥皂液、消毒溶液:容器應避免污染,最好用丟棄式,如需重覆使用則於溶液用完後,應先清洗容器再裝新的溶液,不可直接加入還有剩餘之容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