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en1972 寫:TUNGSRAM EL84不錯,有股特別的韻味,但是也比較偏向“厚聲”。我歸類於有特色的EL84管。
TFK 5965我強烈建議你試試(如果你又喜歡MULLARD的聲音),因為這支管子MU值比較高,推力提昇不少,音場感覺是比較開闊,速度也有提昇。不過好貴...
林慶煇 寫:報告各位:
這個我又有話要說了,我只是覺得那個討論串太離譜,我自己也迷戀那個聲音。我聽過的東西不多,長時間擁有的器材裡稍有地位的大約是LS 3/5A跟k501,現在再加一樣,換了op的k240m+IQ,我大致可以瞭解站長的心情,跟站長對器材的要求,但我還是要說,全音域喇叭加上小功率管機給人的享受是真的不一樣的,當然,要人去習慣音響器材實在本未倒置,當然應該是器材來符合人的需求。
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有各式各樣的產品,剛開始聽全加小的時候,我倒沒有花太多時間去習慣它,除了高音的部份,一直以來我聽的都是沒有上下兩截,但是中音很飽滿的聲音,因為它很適合我的環境─不適合開太大聲,環境不適合,機器也不適合,但這種組合提供了一個非常理想的擴音方式,即使在非常小的音量下,它仍然放出了很多平常聽不到的聲音,3/5是不必說了,即使是耳機,在擴大部份沒搞好時,有很多聲音也半路失蹤。
所以我猜,在人很多的試聽室聽全加小的聲音,基本上就該是個錯誤。一個人或兩個人,就該飽和了。後面要寫的,就是個人的心情了。
因為我的音響不出色,所以我講究的(如果我有什麼講究的話…)是器材散發出來的味道,我自己覺得,這種味道(當然不是燒焦味)大多數取決於器材的速度跟音色,音色佔的部份較小,速度感較大,但我聽的都不是大動態的東西,偶爾會有,但是大部頭的東西很難讓我去管夠不夠力,管風琴的聲音有多低沈這類的「微放大」,那時那麼多的聲音,我頭早昏了。
我沒聽過Colin前輩的器材,但我相信基本的全加小的味道都是差不多的,即使是dz的套件,一開始也讓我覺得很多地方是以往的組合放不出來的…上班打混,不能再寫了。
林慶煇 寫:報告站長:
我是沒有聽過Colin前輩手製的機器,但我的機器有幾分神似…根本就是抄襲他的線路,不過,倒是他叫我跟著改的,改完之後,我相信機器朝著Colin前輩要的味道去了,我可以從機器的溫度、聲音的改變這些表象的東西稍稍知道他想要的味道,我也完全贊同他的做法,說真的,一台一萬出頭的管機,又有很好的表現(當然必須限制在特定的喇叭…不過,我看完myav的討論串以後,覺得好像沒有什麼喇叭是推不動的,或許來個靜電的還是鋁帶的能達到天限吧?這是讓我對那討論串很感冒的因素之一),以前真的不太容易。這就像是您很瞭解的某個產品,嗯…我可以把產品名稱寫出來嗎?IQ…以前也很少有這種價位、這種品質的耳擴吧?不過,這個耳擴也有但書,如果我不曾上過耳機世界,它真的被我打槍十次,原本附的那個OP,聲音真的可以了。
我之前也推薦朋友買IQ<前兩天才買的…>,但不是因為它的音質,純粹是因為價位;不過換了OP以後,我也贊同您對聲音的理念,音質跟價位都理想的產品,就是我喜歡的產品了。
站長,我想您知道Colin前輩的理念、想法,很感冒的是他的擁護者的講法(或是他曾做過的事?),就像Kuen(前輩,以後不敢用了)跟我講的,只是形容詞,也不必太深究了。
而且我覺得(這一段是用猜的,猜錯了就算了),兩位對耳朵聽到的音樂(這一句話有點吊詭,所謂耳朵聽到的,跟發聲物發出來的是兩回事),要求其實差不多,我覺得差別應該是音壓。這是屁話,只要音色、節奏對了,每個頻段的音壓大小一樣,出來的應該是同樣的聲音。
只是,全頻段加起來的音壓該有多大?這是不是差別所在?
RogerShih 寫:我認為音樂上的喜好差異比較大. 我是繞了很大一圈, 才明白這件事. 現在的我認為, 喜好就是喜好, 器材的優缺點不應該大幅的改變自己的音樂喜好, 這是我的看法. 能夠完整表達出一首音樂、一首歌的優缺點出來, 這就是好器材. (我是認為colin 的器材有美化過, 並不忠實, 就我所聽過的 5842 跟 6c45pi 吧, 也許聽的還不夠多吧)
我能理解 colin 的想法理念, 但說句白話, 誰不是如此呢!?音響網站不少, 我也相信每一個作者都有他自己的理念.
以後如果玩喇叭系統, 我可能會選擇黃智鈺前輩的作品吧, 我很喜歡他的作品, 完成度極高, 製作又極為嚴謹, 聲音也是我喜歡的走向
banana Ho 寫:另外 不知道以前發生的事會影響R大對colin的看法這麼久
我有在miniwatt大概看過
以前我不太清楚
不過現在的colin 算是滿熱心的 別人問的問題 不是他自己的機器 他都會幫忙去解決
看不出來有以前那種像是"不負責任"的影子存在
不知是不是人的個性也會改變??(myav最近有幾位有過生死邊緣經驗的例子 )
還是R大認為人的個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其實這陣子看了這麼一堆的文章 我一直有個疑問
到底聽音樂是該追求真實 接近現場 接近原先音樂的聲音
還是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 自己認為最美的聲音 而不去管啥現場 真實???
現代音響似乎都是以還原現場為最高目標 好像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音樂
可是從前的音響都也沒高沒低 中頻濃的化不開 卻也成為一代銘機!?
這兩者有沒有對和錯??
到底我們該往兩個極端走 還是該在之間求取個平衡點??
這樣到最後會不會變的四不象呢??
雖然現在我偏向聽自己喜歡的聲音
不過這一直是很困擾我的問題
kuen1972 寫:
這話可真是經典,明明一件覺得不錯的東西,突然來了一卡車的人背書宣傳,頓時就覺得味道怪怪的。阿輝兄,此話是否可為您的心情下一註腳呢?
林慶煇 寫:Kuen(前…):
說的真是透澈極了,尤其是一卡車的人原來都坐賓士的:)
還有一點就是,我真的就開始懷疑他們聽到的比我的聽到的東西好上太多太多了,然後,雖然我很滿意現在的機器,我還是想換機…手賤!幸好荷包空空。希望我能抵擋到過年。
可是我看您傳授給Steel兄的密技…光那些管子也很夠力吧?跟換機(花的錢)也差不到那裡去了。再扯下去就遠了,不知您跟steel兄會怎麼描述alex站長的6BQ5?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6 位訪客